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0)
库课网校
学习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3.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学习实质: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实验:狗的实验
过程:食物是无条件刺激,食物引起的分泌唾液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整个过程叫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如眨眼、抓握、吮吸、膝跳反射等。
听到铃声无分泌唾液反应,此时铃声是中性刺激。
条件反射期间,摇铃给食物,之后只摇动铃声就能分泌唾液,铃声引起狗的反应过程是条件反射。此时,铃声属于条件刺激,分泌唾液的行为叫条件反应。所有条件反射都是学习。条件反射都是经过后天形成的。
启示:
获得 条件反射的获得,条件反射从无到有的过程。
消退 获得的条件反射慢慢消失的过程。
刺激泛化 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同反应 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就哭 杯弓蛇影
2.联结主义理论
别称:尝试错误说、试误说
实验:桑代克迷箱实验
结论:学习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进程是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规律:
准备律:当要产生某种学习前要做好准备 如猫处于饥饿状态才会吃鱼 教师突然袭击违背准备律。
练习律:经过学习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要经常练习。如猫学会按开关出来吃鱼,想让它保持住,就得多按开关让它出来吃鱼。长时间不按开关吃鱼,就忘记了。
补充:桑代克提出遗忘的消退说 之所以遗忘就是因为记忆痕迹衰退。
效果律:当学习者表现出你想要的习惯要让他体会到好的效果 如猫按开关就能吃到鱼,如果学生产生你想要的学习要及时表扬。
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人物:斯金纳
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观点: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
应答性行为 先有刺激,再有反应
操作性行为 先有反应,再有刺激
区别:是先有刺激还是先有反应
例子:应答性行为 学生听到铃声,跑进教室 看到红路灯,停车
操作性行为 学生因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表扬,形成习惯
2.学习实质: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基本规律: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目的是为了增加某种行为
正强化:给予一个刺激,让某种行为出现次数增加 如通过表扬,让主动回答问题次数增加
负强化:取消一个不愉快刺激,让某种行为出现次数增加 如表现好了不让干家务
逃避条件作用:天忽然下雨,赶紧躲开避雨,以后雨点一打到身上就躲开
回避条件作用:看到刮风、打雷,雨点将要落下来,就赶紧躲开
二者区别:不好的刺激有无作用到自身
例子:厌恶刺激已经作用自身叫逃避 走入一个人多、乱的屋子赶紧出来走路时看到路边垃圾赶紧离开(看到已经讨厌)
看到预示厌恶刺激出现的信号就躲开叫回避 听到车的喇叭赶紧躲开
惩罚:分为呈现性惩罚和取消性惩罚,惩罚是为了减少某种行为
呈现性惩罚:呈现一个不愉快刺激,让某种行为出现次数减少 如没完成作业罚站
取消性惩罚:取消一个愉快刺激,让某种行为出现次数减少 如写不完作业不让吃零食。
消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学生为了吸引关注扰乱课堂秩序,如果批评或表扬是正强化,可以不去关注。
有的孩子见到想要零食哭闹,家长买零食就是正强化
教育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理论基础: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原理
提出者:斯金纳
内涵:把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的小点,一个一个学
属于个别化教学策略
原则:
小步子 把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的小点
积极反应 学完做题,做出积极反应
自定步调 根据能力决定学得快还是慢
及时反馈 做完有答案
低错误率 达到正确高的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学习实质:观察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完形顿悟说
学派:格式塔学派
代表人物:苛勒、考夫卡
实验:苛勒的黑猩猩实验
学习结果:形成新的格式塔(或称完形) 对周围事物的关系形成整体认识
学习过程: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 刺激和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6.认知结构学习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学习实质:通过发现学习形成认知结构
7.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学习实质:学习是新旧知识发生同化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式的.
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加涅
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就是大脑对外部世界刺激进行加工的过程
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
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
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无具体代表人物
发展心理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婴儿期(0-1.5):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儿童期(1.5-3):自己控制自己(自主)
学龄初期(3-6):探索外部世界,参与到别人世界 。鼓励参与,制止不恰当参与
学龄期(6-12):看到进步,多表扬
青春期(12-18):再次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30):建立恋爱关系
成年中期(30-60):养育子女、延续生命
成年晚期(60以后):回顾一生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学就是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的关键期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依靠口腔部分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此时期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不良影响
(2)肛门期(1-3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至关重要。
(3)性器期(3-6岁)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
(4)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此时期开始,男生约为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
免费下载PDF版>>>
相关推荐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学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课程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2)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1)
-
2024教资笔试知识点:综合素质之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9)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8)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7)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6)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5)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4)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3)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2)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