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
2024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必背考点(3)
库课网校
十一、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十二、情绪的分类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激情:是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指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十三、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十四、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避式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十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需要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的五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次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要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相关推荐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学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课程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2)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1)
-
2024教资笔试知识点:综合素质之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0)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9)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8)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7)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6)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5)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4)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3)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2)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8)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7)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6)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