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
2024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必背考点(4)
库课网校
十六、课程的类型
1.按组织方式分类
分科课程:单科形式,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2.按内容属性分类
学科课程:即分科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是杜威。
3.按实施要求分类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而开发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4.按设计开发主体分类
国家课程: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地方课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它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5.按呈现方式分类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十七、典型的课程理论
1.学科中心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斯宾塞
基本主张: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特点、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活动中心课程论(经验主义、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学校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成长
3.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弗莱雷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批判和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
4.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古德莱德
基本主张:
(1)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十八、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
含义: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作用:是指导和规定学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2.课程标准
含义: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含义: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内容: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十九、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启示:循序渐进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启示: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匀速;个体内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同步
启示: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可以互补
启示: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启示:因材施教
二十、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法的基本方式包括以下两种。①语言说服法。②事实说服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②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④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创设良好的环境。
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
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实际锻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适当指导。
③坚持严格要求。
④注意检查和坚持。
(5)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运用品德评价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公平公正,正确适度,合情合理。
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③注意宣传与教育。
(6)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个人修养法)
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道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运用道德修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
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关推荐
-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学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课程知识点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2)
-
2024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点(1)
-
2024教资笔试知识点:综合素质之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0)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9)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8)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7)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6)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5)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4)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3)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2)
-
教师资格考试:38个常考人物汇总(1)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8)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7)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6)
-
2024年教师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5)